为什么企业常常说:我们被软件公司绑架了?
发布时间:2023-03-06 12:49:04 所属栏目:大数据 来源:
导读:数字转型建设中的制度选择阶段,择偶不慎带来的后果就是:相互嫌弃、经常扯皮打架、最坏的结果就是一拍两散永不再见;这与数字化建设期间的场景何其相像,如果企业选择软件供应商失误,那么得到的结果就是:
1. 在
1. 在
数字转型建设中的制度选择阶段,择偶不慎带来的后果就是:相互嫌弃、经常扯皮打架、最坏的结果就是一拍两散永不再见;这与数字化建设期间的场景何其相像,如果企业选择软件供应商失误,那么得到的结果就是: 1. 在实施过程中彼此埋怨:企业怪软件公司实施能力不行,软件公司则怪企业不配合,管理有问题; 2. 出了问题相互推脱责任:企业怪软件公司系统难用,而软件公司则怪企业人员素质能力不高,需求不明; 3. 实施烂尾拉黑对方:最后软件实施烂尾了,企业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认为是软件公司欺骗了自己,伤害了自己,协商无果后将软件公司拉黑,再也不合作;而软件公司认为企业管理能力差,要求多,不在自身管理上找问题,而要软件去适应管理,不可能,对这样的企业也无法沟通,不再服务; 俗话说,不要谈钱,谈钱就伤感情,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谈钱就是伤肝伤肺的事情,大部分传统企业在数字化建设方面本就舍不得投入,信息部门好不容易与领导达成软件引进的共识,让系统得以应用,但系统上线后还没见到多少效果,又需要资金投入,搞得领导很肉痛,但关键的问题是系统已经使用了,达到了一定的深入,拥有了大量的数据,这个时候如果不花钱搞二开或者升级,系统就无法满足业务场景的需求,花钱搞二开的软件公司的价格又让企业难以接受,且没商量的余地,给出的解释是:开发人工费用成本很高!其实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如下: 第一,企业没有核心的技术开发团队,当前的成员只能做系统运维; 第二,就是一些软件企业在本地只有营销能力,没有技术开发团队,没有二次开发的实力,只能求助于在异地的总部开发部门来解决,如此就产生了高额的开发费用;比如某软件公司的总部在北京,那么他的收费标准就是按北京当地的人工成本来核算,这就与本地的开发成本相差近一倍,所以也就造成了二开成本居高不下; 第三,核心技术比如源代码、数据库、字典表掌握在软件公司,企业即使有技术实力也难以实现二次开发; 除了二次开发,这种情况还体现在多系统集成打通场景下,同样是在企业无技术能力的情况下只能依靠软件公司提供数据接口,一般情况下软件公司都会免费提供某些标准接口,但某些业务场景的打通就需要软件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了,会产生一定的工作量,所以理所当然的会产生人工成本,但这个数据接口开发量与成本费用的高低全凭软件公司自己说了算,所以报出一个高价也不足为奇,但企业为了实现多数据打通,又不得不为之,心不甘情不愿的支付这个费用,然后又说一句:又被软件公司给技术绑架了! 老杨经常与软件公司调侃的一句话就是:签合同之前我是甲方,而合同签订之后你们就是甲方,调侃中充满了老杨的无奈,因为核心技术在软件公司手里,在一定程度上企业处于一种被动状态,“被软件公司绑架”其实是一种无奈,因为企业无能力无实力解决,只能接受这种现。为什么会出现以上的场景,能否可以避免呢?老杨的回答是如果前期考虑周全有些问题是可以避免后期扯皮、被动接受的,前提是企业必须有专业信息部门懂这些细节,例如前期选型阶段,可优选本地优质软件供应商,以保障本地服务能力;对于二次开发费用的价格约定、数据接口免费提供的范围及提供开发的费用的约定等这些涉及费用都要在商务谈判期间约定好在合同内明码注明,切勿接受软件公司的口头承诺。而对于软件公司的售后服务时效问题,老杨也只能说很无奈,这个全凭脸熟全凭关系了。我们希望软件企业注重服务质量,同时,不仅仅只是纸上谈兵,而是实实在在的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并不应只停留在嘴上,而是要不断深入。 (编辑:汽车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
推荐文章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