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当AI变得聪明又油腻,距离人类智能会有多远
发布时间:2023-02-28 10:21:54 所属栏目:大数据 来源:
导读: 去年,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蕾开始在人工智能领域发掘兴趣,买了四五本人工智能相关的书籍。她记得,有本新出版的书里提到,从阿尔法狗这类专用型人工智能技术,到通用型人工智能产生,需可能还要很长一
去年,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蕾开始在人工智能领域发掘兴趣,买了四五本人工智能相关的书籍。她记得,有本新出版的书里提到,从阿尔法狗这类专用型人工智能技术,到通用型人工智能产生,需可能还要很长一段时间。 几年前,人工智能技术还被网友嘲笑为“人工智障”,而去年年底诞生的ChatGPT,仅两个月就俘获了1亿活跃用户,让人们重新认识了何谓“人工智能”:美国一位教授布置学生写论文,得最高分的那篇论文条理清晰、论证充分,结果竟然是ChatGPT写的;记者让ChatGPT帮忙写稿,它十分钟可以写三篇,而且写得像模像样……最新消息显示,在亚马逊网络书店,ChatGPT已成为至少200本书的作者或共同作者。 在刘蕾的描述中,ChatGPT仿佛一个真正的人,它似乎永远谦和、富有耐心,又无所不知,还很会讨好人,甚至显得有些“油腻”。但她忍不住反思:“如果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个(无所不知的)朋友,这是一件好事吗?他可以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去回答各种问题,这样会不会让我们变笨?” 刘蕾担忧,ChatGPT出现之后,可能不仅仅会削弱人们的记忆能力,甚至对人们的决策能力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可以把它称之为‘夺取人类前额叶计划’,因为前额叶涉及行为、控制情绪、解决问题的计划、词语创造等。” 结果发现,大众在使用或购买智能门禁、智能家居等AI应用时,基本会关注两个方面,一是性价比要高;二是信息要得到保护。在大众对人工智能的伦理担忧中,首先是隐私安全问题,其次是数据的公正性问题。 他说,在应急管理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非常多。比如在预防阶段,人工智能的精准感知能力不断提高,汇集、整合信息的能力不断增强。在此基础上,人工智能对危险的监测预警能力也提高了。通过特定的算法和数据的训练形成模型后,AI就可以提高预测能力,比如预测自然灾害、森林火灾风险等。美国科学家甚至在预测暴力犯罪、社会安全领域也引入了人工智能技术。 灾害发生后,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辅助决策,根据灾害情况、资源分布情况等,生成最高效的救援路线。此外还有大量机器人、无人机参与抢险救援。容志认为,人工智能的使用,对于应急管理的流程再造和能力提升,起到了关口前移、协调联动的作用。” 在2014年首次出版的《第二次机器革命》一书中,作者埃里克·布莱恩约弗森和安德鲁·麦卡菲认为,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工业革命是第一次机器革命,机器部分地替代了人类的身体;如今正在迎来第二次机器革命,机器将部分地替代人类的大脑。 容志发现,很多人在讨论人类和人工智能是不是替代关系。他引用伏尔泰的话说:“评判一个人,要看他提出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给出问题的能力。目前来看,提出问题的能力恰恰是人工智能很难具备的。” 多名学者不约而同地认为,ChatGPT会对教育领域产生深刻影响。 “那么面对未来,研究生教育应该何去何从?”吴晓林说。 他认为,人工智能对既有的研究生教育模式有三重替代功能:课堂替代,以前的课程都在课堂内完成,未来的教育可能会虚实结合,不再局限于课堂的情景;教师替代,人工智能在批改作业、收集信息、传递知识上,发挥的作用将日益递增;考评替代,如今研究生的考评方式以论文和作业为主,这些有标准化、流程化的特征。 但吴晓林对未来并不悲观:“人工智能虽然看起来智能,但是目前来看,它基本上是片儿汤式的知识集成,不可能代表深度的思考和创新,因而这就是我们未来教育改革的方向。” (编辑:汽车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
推荐文章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