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汽车网 (https://www.0577qiche.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编程要点 > 语言 > 正文

C++ sort()排序函数用法具体说明

发布时间:2023-06-13 11:20:32 所属栏目:语言 来源:
导读:C++ sort()排序函数
C++ STL 标准库中的 sort() 函数,本质就是一个模板函数。正如表 1 中描述的,该函数专门用来对容器或普通数组中指定范围内的元素进行排序,排序规则默认以元素值的大小做升序排序,除此之外我
C++ sort()排序函数
C++ STL 标准库中的 sort()  函数,本质就是一个模板函数。正如表 1 中描述的,该函数专门用来对容器或普通数组中指定范围内的元素进行排序,排序规则默认以元素值的大小做升序排序,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选择标准库提供的其它排序规则(比如std::greater<T>降序排序规则),甚至还可以自定义排序规则。
sort() 函数是基于快速排序实现的,有关快速排序的具体实现过程,感兴趣的读者可阅读《快速排序(QSort,快排)算法》一文。

需要注意的是,sort() 函数受到底层实现方式的限制,它仅适用于普通数组和部分类型的容器。换句话说,只有普通数组和具备以下条件的容器,才能使用 sort() 函数:
容器支持的迭代器类型必须为随机访问迭代器。这意味着,sort() 只对 array、vector、deque 这 3 个容器提供支持。
如果对容器中指定区域的元素做默认升序排序,则元素类型必须支持<小于运算符;同样,如果选用标准库提供的其它排序规则,元素类型也必须支持该规则底层实现所用的比较运算符;
sort() 函数在实现排序时,需要交换容器中元素的存储位置。这种情况下,如果容器中存储的是自定义的类对象,则该类的内部必须提供移动构造函数和移动赋值运算符。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对于指定区域内值相等的元素,sort() 函数无法保证它们的相对位置不发生改变。例如,有如下一组数据:
2 1 2 3 2

可以看到,该组数据中包含多个值为 2 的元素,此时如果使用 sort() 函数进行排序,则值为 2 的这 3 个元素的相对位置可能会发生改变,比如排序结果为:
1 2 2 2 3

可以看到,原本红色的元素 2 位于绿色 2 和橙色 2 的左侧,但经过 sort() 函数排序之后,它们的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即红色 2 移动到了绿色 2 和橙色 2 的右侧。
实际场景中,如果需要保证值相等元素的相对位置不发生改变,可以选用 stable_sort() 排序函数。有关该函数的具体用法,后续章节会做详细讲解。


值得一提的是,sort() 函数位于<algorithm>头文件中,因此在使用该函数前,程序中应包含如下语句:
#include <algorithm>
sort() 函数有 2 种用法,其语法格式分别为:
//对 [first, last) 区域内的元素做默认的升序排序
void sort (RandomAccessIterator first, RandomAccessIterator last);
//按照指定的 comp 排序规则,对 [first, last) 区域内的元素进行排序
void sort (RandomAccessIterator first, RandomAccessIterator last, Compare comp);
其中,first 和 last 都为随机访问迭代器,它们的组合 [first, last) 用来指定要排序的目标区域;另外在第 2 种格式中,comp 可以是 C++ STL 标准库提供的排序规则(比如 std::greater<T>),也可以是自定义的排序规则。
关于如何自定义一个排序规则,除了《C++ STL关联式容器自定义排序规则》一节介绍的 2 种方式外,还可以直接定义一个具有 2 个参数并返回 bool 类型值的函数作为排序规则。

举个例子:
#include <iostream>     // std::cout
#include <algorithm>    // std::sort
#include <vector>       // std::vector
//以普通函数的方式实现自定义排序规则
bool mycomp(int i, int j) {
    return (i < j);
}
//以函数对象的方式实现自定义排序规则
class mycomp2 {
public:
    bool operator() (int i, int j) {
        return (i < j);
    }
};
int main() {
    std::vector<int> myvector{ 32, 71, 12, 45, 26, 80, 53, 33 };
    //调用第一种语法格式,对 32、71、12、45 进行排序
    std::sort(myvector.begin(), myvector.begin() + 4); //(12 32 45 71) 26 80 53 33
    //调用第二种语法格式,利用STL标准库提供的其它比较规则(比如 greater<T>)进行排序
    std::sort(myvector.begin(), myvector.begin() + 4, std::greater<int>()); //(71 45 32 12) 26 80 53 33
   
    //调用第二种语法格式,通过自定义比较规则进行排序
    std::sort(myvector.begin(), myvector.end(), mycomp2());//12 26 32 33 45 53 71 80
    //输出 myvector 容器中的元素
    for (std::vector<int>::iterator it = myvector.begin(); it != myvector.end(); ++it) {
        std::cout << *it << ' ';
    }
    return 0;
}
程序执行结果为:
12 26 32 33 45 53 71 80

可以看到,程序中分别以函数和函数对象的方式自定义了具有相同功能的 mycomp 和 mycomp2 升序排序规则。需要注意的是,和为关联式容器设定排序规则不同,给 sort() 函数指定排序规则时,需要为其传入一个函数名(例如 mycomp )或者函数对象(例如 std::greater<int>() 或者 mycomp2())。

那么,sort() 函数的效率怎么样吗?该函数实现排序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N*log2N(其中 N 为指定区域 [first, last) 中 last 和 first 的距离)。

(编辑:汽车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