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中国才是5G频谱治理全球典范
发布时间:2023-07-10 15:14:29 所属栏目:通讯 来源:
导读:伴随着5G应用场景更加具象,联接带来的全新价值将推动社会和产业的发展。在2C端,5G对ARPU的拉动作用明显,成为运营商收入增长的关键,5G基本盘已经坚若磐石;在2B端,5G应用场景成功拓展,新的商业模式和用例如雨后春
伴随着5G应用场景更加具象,联接带来的全新价值将推动社会和产业的发展。在2C端,5G对ARPU的拉动作用明显,成为运营商收入增长的关键,5G基本盘已经坚若磐石;在2B端,5G应用场景成功拓展,新的商业模式和用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B新蓝海已经扬帆远航。 正如GSMA会长Mats Granryd(葛瑞德)所言,“没有5G频谱,就不会有5G”。作为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中国5G之所以走向成功,与其前瞻、科学、精准的频谱资源分配方式是密切相关的。可以说,充分的频谱资源、合理的分配方式、持续的高效供给,不但给中国5G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也给全球5G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国智慧 在遍布全球的运营商群体中,中国移动可以说一方面来说是移动5G网络成功商用的为数不多的最佳合作伙伴的代表。中国移动副总经理高同庆指出,中国移动5G快速发展的经验,离不开频谱、技术、联创三大核心要素的加持。 作为移动通信产业的起点,频谱是最重要的,可以说是第一资源。“科学统筹、精准分配频谱资源,既保证了5G现阶段商业应用所必需的网络性能,又降低了5G网络的部署成本。” 第一,充分的屏谱资源。 当前无线电频谱需求快速增长,6GHz以下的“黄金频段”十分紧张,IMT业务与其他地面业务、空间业务间的频率使用矛盾日益突出。截至目前,中国已为IMT系统在中低频段规划了约1200MHz带宽的频谱,其中为5G许可了770MHz带宽的频谱资源。同时,在2019年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上,我国推动设立WRC-23 1.2议题,提出新增6-7GHz频段划分给IMT系统。对于毫米波,推动在26GHz、40GHz、70GHz频段增加5G全球协调一致的频率划分。 第二,合理的分配方式。 与很多工业化国家主要采用实质上的简单而高效便捷的完全市场化的无线电频谱拍卖制度不同,当时的我国采用的是频谱分配的方式。葛瑞德认为,频谱是数字包容的核心,是否合理分配将直接影响移动通信产业。GSMA研究发现,高频谱价格对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非常明显,与消极的消费者体验之间存在必然关系,例如网络部署缓慢、服务质量下降和移动复盖差等问题。 第三,持续的高效供给。 中频为主,低中高频协同:监管部门在综合考虑高中低频段特点的基础上,发挥频谱政策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支撑5G快速规模化部署。以中频段为主,在全球率先发布5G中频段频率使用规划,将3.5GHz和4.9GHz频段,以及重耕2.6GHz频段用于5G。这充分释放了中频的价值,实现了网络复盖能力与整体建设成本的最佳平衡。 持续引领 如何激发“第一资源”的最大潜力,持续使能5G成功呢?运营商在低、中、高频段获得相应的频谱将降低消费者的服务成本,促进社会目标的实现,并推动经济发展。 继续深耕种频。GSMA研究表明,在2025-2030年期间,平均总共需要2 GHz的中频段频谱,这是所有政府和监管机构都必须慎重考虑的一个全球性需求。同时,一定要合理规划,推动2.3GHz、2.6GHz、4.9GHz等主流商用频段以及6GHz潜在新频段成为全球统一5G频谱,同时采用连续、“大块”的方式科学发放,为5G发展提供更优质丰富的频谱资源。另一方面,推动2G、3G优质频率重耕,实现更高效的频谱利用。 积极扩展高频,引入毫米波。毫米波具有大容量、大带宽等天然优势,不仅能满足人流密集区域的网络容量需求,还可以为自动控制、VR/AR、检测等业务提供支撑,有望在5G网络部署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毫米波的标准、技术、生态都已经成熟,完全可以支持商用。毫米波是一种频段宽、覆盖范围广、穿透力强的无线通信技术,具有传输距离远、信号质量好、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 (编辑:汽车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
推荐文章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