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汽车网 (https://www.0577qiche.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移动互联 > 数码 > 正文

ToB,智能可穿戴的下一个领域

发布时间:2023-08-17 10:22:15 所属栏目:数码 来源:
导读:我们团队的一位小伙伴,前不久去参观了某智能化煤矿项目,回来一直感叹:井下太苦了,真的太苦了。

而这样的环境,井下作业人员往往一次就要待上好几个小时,矿山的管理人员也必须走进一线,每周到井下数次。
我们团队的一位小伙伴,前不久去参观了某智能化煤矿项目,回来一直感叹:井下太苦了,真的太苦了。

而这样的环境,井下作业人员往往一次就要待上好几个小时,矿山的管理人员也必须走进一线,每周到井下数次。

据我们所知,山西煤矿已经在智能化建设中,使用可穿戴设备来为矿工健康安全保驾护航,通过个人穿戴获取数据,实时监测个体生物体征,进行分析并预警,提高井下员工的作业安全。在井上,筛选并预防薄弱人群,降低作业风险和健康风险。

风起于青萍之末,产业智能化趋势下,将智能可穿戴设备引入员工健康管理,正在可穿戴市场,掀起新的波澜。

相比复杂多元的ToC个人健康市场,更加垂直专精的ToB商用健康市场,智能可穿戴设备,可能会率先火热起来。

硬件行业有一个12年周期,从电脑PC、智能手机再到AIoT万物智联,大概都需要十二年左右来孕育、成熟、爆发、迭代。这个硬件生命周期性规律,也体现在可穿戴设备上。

2012年谷歌眼睛亮相,在智能手机的创新空间逐步收窄和市场增量接近饱和的情况下,作为智能终端产业的下一个热点,引发市场追捧,那一年,也被称作“智能可穿戴设备元年”。此后,创业公司和大厂纷纷投入研发,资本热钱涌动,消费者见识了各种运动手环、手表、珠宝吊坠、体表贴片等可穿戴设备。

以百花齐放的形势,野蛮生长了几年之后,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硬件形态固化为手表、手环。同时,在功能相似、价值点不突出、产品同质化、价格战等多种因素下,大量众筹产品和创业项目哑火,宣布破产或被收购,只有苹果、华为、谷歌、三星、小米等几家具有核心优势的少数厂商,留在了牌桌上。

我们认为,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产品正在成熟,市场趋于爆发,ToB市场可能会率先火热起来。

这几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ToB会比ToC更早启动?

可穿戴要真正启动,还是需要通过这样的高频次的刚需使用场景持续不断的切入,让人真正实打实的感受到智能耳机产品与众不同的价值所在。上一轮的智能手表、手环,往往作为手机的延伸存在,并没有形成很明显的功能区隔,比如记步数、接打电话、回信息、NFC支付等,有些功能上和手机存在重合甚至竞争。在健康场景下,当时的传感器、算法等软硬件尚在早期,在检测体温、心率、睡眠、运动姿态等体征时,还存在一定的误差,准确度不如专业的运动手表、运动手环,即使数据记录准确,但由于数字健康的研究初期,软件服务也不足,无法给出有效的健康建议,用户即使知道了睡眠数据、走路步数等数据,除了发个朋友圈,好像也没什么用处。

如今的可穿戴市场,尤其是智能手环和手表在硬件产品的功能上,已经相对明确了,以苹果iWatch、华为Watch、谷歌Pixel Watch或Fitbit等为代表的头部厂商,都将智能可穿戴聚焦在了健康领域,着重强化计步、睡眠、体征监测功能,与智能手机、智能耳机等设备形成明显区隔。

软件上,新一代AI技术和算法模型不断演进,在更加全面的维度上进行分析,从一开始的三四个维度延展到七八个维度,让监测结果更准确,可以提供主动健康的决策,比如苹果iWatch可以识别帕金森患者手部的颤抖频率,华为Watch通过对心率的监测探索是否能对房颤等心脏病进行预警,荣耀TWS耳机引入“核心体温拟合”算法来准确推算体温,这些算法的突破都让数字技术和健康管理的结合有了价值。

服务上,智能可穿戴设备开始融入社会运动体系内,比如嘉兴市就探索出了“测评导练”的新模式,通过社区运动场馆,把智能感知设备自动实时的采集数据应用在一线城市居民的个性化运动健身指导中,从根本上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健康需求,自然而然人人有之,衣食住行人人关心,对普通消费者来说购买的驱动力从来都不会是最强的。既然如此,相比受众庞大的To C市场,为什么说智能可穿戴市场的再出发,反而会是To B市场率先启动呢?原因有三。

(编辑:汽车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