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噪音质双王者,索尼WF-1000XM5多方位细节评测,值不值得买?
发布时间:2023-08-25 10:01:03 所属栏目:评测 来源:
导读:提起“降噪豆”,相信很多朋友下意识的第一反应,便是索尼1000X系列。
2021年6月,索尼正式发布索尼WF-1000XM4,彼时佩戴、音质、降噪等方面尽可能均衡的它成为了1000X系列中首款令人眼前一亮的“
2021年6月,索尼正式发布索尼WF-1000XM4,彼时佩戴、音质、降噪等方面尽可能均衡的它成为了1000X系列中首款令人眼前一亮的“
提起“降噪豆”,相信很多朋友下意识的第一反应,便是索尼1000X系列。 2021年6月,索尼正式发布索尼WF-1000XM4,彼时佩戴、音质、降噪等方面尽可能均衡的它成为了1000X系列中首款令人眼前一亮的“降噪豆”,这让我非常期待下一代“降噪豆”会长啥样。 时隔两年,全新一代索尼WF-1000XM5如期而至,这款全面升级的新品,相比完成度已经很高的前代产品有哪些升级?新品表现究竟如何?下面我们就来简单聊聊他的优缺点。 外观继承之下又有创新,新设计更精致 从外包装来看,索尼WF-1000XM5这次依旧采用环保材料,观感清新舒适。据说这种材料来自于竹子、再生纸等材料的混合,既实现了环保、又保证了足够的整体强韧度。 电池仓体则采用的是可循环利用的塑料材料,外壳与耳机颜色保持统一,首先这次的铂金银黑白配色的版本外观的配色看起来相比前代看起来感觉要更柔和淡雅一些。 充电盒采用磨砂材质,手持时可以明显感受到一定的磨砂质感。底部采用了平底设计,有效地避免了因“黄油手”不慎跌落的现象。 相信大家在用AirPods等其他品牌的时候,一定会遇到不小心手滑将电池仓掉落的情况。在有地毯的会议室内还好,在电梯里的话就极为尴尬,AirPods就变成了AirPod,甚至直接变成Air。索尼WF-1000XM5就通过独特的仓体设计以及外壳用料,很好地避免了这个问题。 相对于WF-1000XM4,索尼WF-1000XM5在保留经典设计语言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造型,上代产品突出的耳机单元变成了一体化设计,外观风格更显精致。 另外,造型的升级也带来了体积与重量上的变化。这代索尼WF-1000XM5的体积减少了约25%,充电盒体积减少约15%,重量减少约20%。尤其是这代产品使用了尺寸更大的8.4mm驱动单元,还能够保证体积重量的双重减少,索尼大法依旧好! 经过实际测试,索尼WF-1000XM5双耳机重量为11.5克,带耳机的电池仓总重为49克。与AirPods Pro第二代相比,索尼WF-1000XM5总重轻了约1克,且拥有更大尺寸的动圈单元及更长的续航。 索尼WF-1000XM5开启降噪状态下,耳机续航最长可达约8小时,搭配充电盒可额外提供约16小时的续航。在关闭降噪状态下,耳机续航则能够达到约12小时,充电盒额外提供约24小时的充足电力。索尼WF-1000XM5开启降噪状态下耳机续航要比AirPods Pro第二代多2个小时。关闭降噪时,索尼WF-1000XM5的耳机+充电盒拥有了36个小时,比AirPods Pro第二代多6个小时续航。可以说,在续航方面索尼这次相当给力。 这次索尼WF-1000XM5使用了全新设计的降噪隔音耳塞,聚氨酯泡沫材料触感柔软、弹性十足,塞进耳道后有很好的回弹效果,入耳之后就可以完全贴合耳道。而且,这种材料可以有效消除高频范围内的噪音,再加上更好柔软的耳道贴合度,可以说物理隔绝噪音的效果绝对值得点个赞。 由于我需要经常跟客户开电话会,再加上日常出门通勤,一天的时间往往不知不觉就戴着耳机过去了。在这段时间的体验中,索尼WF-1000XM5的最长佩戴时间达到了5个小时左右,基本上能够做到无感佩戴,长时间佩戴无异物感这点好评。 AI自适应降噪,无需调节就能获得最佳效果 在索尼庞大的耳机产品线中,索尼将降噪系列音频产品独立出来,再加上索尼1000X系列的声音效果,基本上是这种产品中天花板的实力。 首先,索尼WF-1000XM5采用了新一代麦克风系统,双侧耳机各搭配三个麦克风。其中在耳机外侧单独设置一个麦克风用于捕捉环境噪音,这就是位于耳机发音单元部分的金色“圆点”的内藏玄机。内外双反馈麦克风的搭配可以更加精准地捕捉环境噪音,提升低频降噪表现。 当我在路边、商场内步行的时候,会发现索尼WF-1000XM5自动切入了环境音,我能够很清楚地听到旁边人的说话以及汽车喇叭声。这种体验与大多数主动降噪耳机的通透模式类似,既能够欣赏音乐,又可以保证走路安全。 在Sony | Headphones Connect App 中,这个降噪功能被命名为“自适应声音控制”,系统可根据使用者的动作设置为四种典型情况:正在停留时、正在步行时、正在奔跑时以及搭乘交通工具期间。在停留和搭乘交通工具时,耳机会进入强降噪模式;而步行及奔跑模式下则开启背景声音,以确保最大的可靠性。 这个功能很厉害的是,并不需要在手机或耳机上进行任何操作,所有操作都依靠耳机内置的芯片系统进行自动识别,既智能、又实用。 (编辑:汽车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内容
- 三星Galaxy Z Fold5评测:移动办公能力提升,携带更便捷
- 全能和轻便,它都需要! vivo X Fold2点评:全能横折旗舰,全能
- 耕升 RTX 4070滑雪评测 2K游戏中不落俗套的优质卡片
- 怎么做到5999元!机械革命极光Pro评测:i7-12650H+ RTX 406
- 目前适配最完美的小折叠!vivo X Flip评测:超美超能打
- 新一代性能小金刚Redmi Note 12T Pro评测:升级天玑8200超快
- 大疆DJI Air 3评测:1/1.3英寸双主摄影像,可否兼顾大光圈与
- 最新跑分之王vivo X90s深度使用评测报告,看完再确定是否入
- 锐龙7 7840H+RTX 4060同价位最香!机械革命蛟龙16S评测:18
- 来了!MIUI 15开发版现身小米服务器:Redmi新品上线正测试
推荐文章
站长推荐